第525章 闲言之中悟天道(1 / 2)

劫修传 真邪 1753 字 9天前

先前在伽兰城中时,一尘大师虽是说心修院与一禅堂的禅修大士,皆能替猎风接续灵脉,不过考虑到九珑出自心修院,原承天自然选择此处了。

对九珑的出身之地,原承天既是好奇,也带了三分故旧之情,或许留连此处,能发现佳人昔年的芳踪香迹,岂非略慰心怀?

更何况心修院本为凡界第一禅庭,原承天既为仙修之士,对这座禅修的发源之地,又怎能不动于心?

仙修界本无禅修,那首创禅修之道的七昙禅师也是心修院的开宗之祖,此人飞升昊天之期,距今不过三万年而已。三万年岁月瞧来极是漫长,可与无弗远届的仙修界历史比来,也不过一弹指罢了。

只可惜原承天昔年虽得修大罗金仙,位列仙班,却是仍无机缘去会一会这位禅修第一大士,只因这大罗金仙的境界,在凡人听来已是高不可攀,可在仙庭之中,也不过如凡界的真修罢了,哪里有资格得见七昙禅师这样的大德高士。

而七昙大师仅以三万年之修,就已位列仙庭十二神执,与一众蛮荒古修并驾齐驱,斯可称得上是惊天动地之举。而他手创的心修院,亦在这三万年中,稳执凡界仙修之牛耳,纵是天一宗如此势大,在心修院面前,也不得不低头了。

这三万年中,由心修院中飞升昊天之士,或已有百数了,以人数而论,或算是微不足道,可世间的禅修之士,于数以亿计的仙修之士中,只是占得零头罢了。

由是仙修界便早就流传出一句歌谣来:“长生之道本难求,只因未曾入心修。窥得禅庭一妙诀,方知昊天福缘厚。“极言禅修之妙。

而原承天自被一尘大师点化,初窥禅修妙道之后,又在天机残碑前悟出禅识来,看来与禅修之道机缘不浅,是以此次携猎风入觐,除了是替猎风接续灵脉之外,亦是想拜见禅师大士,得闻无上妙法。

在与灵偶彼此传送之后,也就是片刻之间,已是去了数万里,瞧瞧路程,离心修院却是近了,屈指数来,也不过千里。

不过他虽知心修院所在的大方向,却不知心修院具体所在,于是在遁行之际,不免就东张西望,想寻个人来问问路了。

其实他若是用禅识一扫,想来禅修大士云集之地,必是灵气冲天,最是好辩识的了。

然而心修院所处之地,既为凡界禅修大士清修之所,原承天又怎敢擅施法术,以惊扰这些大德之士?自是怀着恭敬恐惧之心,缓缓前去。

正张望之间,就见地上有位农夫,正在田间劳作。原承天原不在意,正想就此飞掠而去,就听那农夫口中吟道:“世人都道神仙好,清修百年无饥饱,可怜修身不修心,到头天劫跑不了。“

原承天闻言便是一警,这寻常的凡间农夫,竟是语带机锋,颇有禅意,莫非这禅庭妙道所及,凡夫亦受其惠?这歌谣的前两句倒也寻常,这后两句却似大有玄机。

自己前世只顾得专心养真炼丹,那养真虽可与修心扯上一点关系,可仙修之士的养真之道,却与禅修的修心大相径庭。莫非自己前世历劫,就是因为不曾修心的缘故?

仙修界中原有“禅修不遭劫“之语,只是平时听来,怎会往心里去,觉得不过是禅修之士自有避劫妙法罢了,如今细细想来,那禅修不遭天劫的最大原因,莫非便是修心之故?

想来那七昙禅师仅以三万年修行,就得列十二神执,若是曾遭天劫,又怎会如此顺利?自己虽修了个五千年,却还不是要从头再来?天一宗琅嬛阁的接引使者,岂不是也要来到凡界避劫?

修士最恐最惧之事,就是天劫了,难不成禅修之士,真是因心修之故,而能避得天劫不成?

忙将遁风收了,缓缓落在田头,那农夫正低头锄草,竟不知有人落在面前,原承天也不敢打扰,只是在一旁静候。

却见那农夫锄了一垄草,方才有些倦了,就将锄头柱了,抬起脸来,瞧见原承天,却是一惊,道:“仙家从何而来?“

其人虽是凡夫,可见到原承天这样的仙修之士,却无半点惊恐之心,倒也难得。

原承天恭恭敬敬的道:“正是恰好路过,本想拜见心修院禅修大士,却恨不识路途,正想动问。“

农夫笑道:“你这人倒也奇怪,既是问路,在这里站了半日,却不来问我,我只当你闲看,也没理会。“

原承天笑道:“兄台劳作不易,总是为一家温饱操心,在下怎敢打扰。“

农夫点了点头,道:“这也是了,若是你刚才问我,我怕是也懒得理你。此刻正是有些乏了,也好闲讲。是了,你要问什么来着?“

原承天忙道:“是想问如何去寻那心修院的禅修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