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率领的队伍在从利马城出发后,连续进行十几天左右的高原山地之间的行军,或许是因为不少的人已经适应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行军的艰难,整个队伍行军的时候逐渐开始像个样子了。队伍出发时携带的给养在沿途消耗了不少,并且在逼近波托西最后的路程里,水源并不像以前那样匮乏了,这使的战士们无需像最初的时候那样随时要准备好足够的给养特别是水源。
“还有五天的路程,我们就能抵达目的地了!”先头营的营长说道。距离目的地越来越斤,给养条件也好了起来,可陈勇感到的压力却越来越大。他不相信这么长的时间里在这西班牙人经营多年的要点,不会受到来自前方的消息。如果换位思考,波托西的守军至少应该不会比利马城少的太多,而且早就应该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不是开始修建有基本的城防工事,就是有可能选择某一段路进行伏击。在这十五天的漫长行军中,队伍经历的不少地方可都是小说中那种十分有利于打埋伏的地方,而且两旁的群山还不那么容易派出外围侦察人员进行前处侦察。这种十分危险的地段,整个队伍已经经过好几处了。
让陈勇担心的不是新军队伍本身,凭借自身强悍的枪铳火力与实战返回能力,新军主力部队对于临时列阵的要求并不高。要是有什么埋伏的敌大军冲出来或者打算堵截,反而是他希望看到的事情,毕竟在这样的条件下交战也比攻城强的多。
按照平日里的推演和演练:地形对于线膛枪和冷兵器军队的影响都很大,精锐的线膛枪手在埋伏的时候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就射击道路上暴露的行军队伍,而冷兵器时代如果进行成功的伏击,滚石就可以让对方难以列阵甚至干扰对手批甲。轻箭也能居高临下的抛射到很远威胁对手。唯度滑膛火器时代,火炮难以有效向下射击,而滑膛枪的有效射程又往往不够,最终还是要冲出来交战。单薄的纵队对于其他时代的军队有影响,可对于新军主力部队来说却可以随时展开卧倒甚至利用山坡下的掩蔽物阻击敌人。就像抗战时期因为地方抗日武装枪法及枪弹质量的落后,发挥不出线膛武器的有效,很多伏击战最终打成攻坚战一样。
不过,因为队伍漫长的队形,如果敌军袭击中间就有可能给整个纵队中的黑人与印第安人民夫带来严重的危害,从而影响到随后的运输行动。
为了应对临近敌军要地所面临的种种危险,陈勇强化了先头部队,总计两个加强连与一个营大约一千二百人左右的兵力集中到了前方,而在队伍的后方只部署有七八百人左右的队伍负责后卫。双路纵队在地形不那么艰险的情况下形成四路纵队,前后主力之间的距离也减少到五里以内。
这样当中间的队伍遭到敌军的袭击时,首尾的大军能够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对袭击之敌展开包抄攻击。
有了这些准备,加上整个队伍的负担不大,使得在最后几天的形成里,全军依然大摇大摆的沿着大道向波托西展开进军。
当距离波托西大概还有五六十里接近一天路程时候,队伍要经历一段似乎比较危险的地段,这让很多参加部队时间不长刚刚能听懂一些简单新朝白话的华人感觉到了不安:怎么看,这都像是一个最为理想的伏击圈了。
不过类似的情况第九旅原有的新军主力官兵大多演练过,因此并不怎么为此而担心。除非敌军拥有海量的爆破弹药及同自己类似的战斗方式,并拥有大量的线膛枪手。
“大家做好战斗准备了没有?”不知怎的,前卫和后卫新军主力部队军官们忽然似乎有约定似的身边的战士们说到。因为平日里的教育足够,多数新军主力士兵们并没有感觉到过于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