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9章 河套危矣(2 / 2)

大官人 三戒大师 1686 字 4天前

更重要的是,在王贤的协助下,宝音分别在土默川和昆都仑建造了两座城市‘大王城’和‘宝音城’,宣布在这两座城市中经商做买卖,免征一切赋税。并将百万亩适宜耕种的土地分给愿意前来河套定居的汉人,还免费提供给他们耕牛和种子。

这在民生艰难的永乐末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许多在内地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携家带口迁到河套定居。在确定宝音没有撒谎后,有些人甚至又返回内地,将整村整族的乡亲都一起带了过来。

短短五六年时间,河套地区的汉人已经有四五十万之重,大王城和宝音城的常住人口都已经超过十万,赶得上汉地一般的县城了。

而且到了每年秋天的贸易旺季,从口外涌来的客商,还有随之而来讨生活的形形色色,各类人等,更是高达二三十万之众。那时节宝音驻跸的大王城,真叫个商旅云集、百业兴旺,南腔北调、摩肩接踵,比起内地的商贸城市也不遑多让。

兴盛的商贸带来了丰富的物资,而且很多内地迁来河套的汉人,本身就是木匠、铁匠、大夫、兽医之类出身。他们在大王城和宝音城中开设商铺,自然不会只服务汉人,套内的蒙古人也可以向他们求医问药,从他们那里买到日用百货。

所以,与套外蒙古人穷困潦倒的生活天差地别,套内的蒙古人吃得饱、穿得暖、有铁锅做饭、有茶砖解腻、得了病也有人瞧。而且家里头牛羊成群,过得十分滋润。

这只是普通蒙古人的生活,那些大大小小的贵族头领,平时穿的是丝绸,用的是瓷器,妇女脸上的水粉和头上的首饰,全都是江南制造,由内地商人们运到口外的。这种生活,哪怕放在内地,都可以称得上富裕了。

言而总之,河套就像一朵奇葩,在这里蒙古人和汉人和谐相处,两族人都过得十分安定舒适,富裕程度甚至超过了大明的边地。更不要提那些喝风吃土、忍饥挨饿的蒙古各部了。

宝音琪琪格自然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她十分清楚,那些饿狼似的蒙古各部,早就对河套的富饶丰腴垂涎三尺了。为了保卫河套、保卫家园,她将套内的人民分为蒙汉两部,分驻东西而套,又分东西南北四路共十旗四万余兵马,命各旗旗主、各路将军,一年四季定时操练,切不可荒废军备。

套内看上去兵强马壮、严阵以待的样子,果然镇住了那些想打他们注意的蒙古各部,多少年都没人敢进犯河套,这让套内的蒙古人,可以更加放心的过他们的好日子了……

直到去年,阿鲁台拥立阿岱可汗,建立蒙元朝廷,意图统一蒙古各部,自然盯上了河套这块肥肉。阿鲁台首先派人给宝音送信,要求她向阿岱可汗称臣,并到忽兰忽失温朝拜可汗。

宝音对此自然毫不理会,反而将来使扭送北京。这给了阿鲁台对河套用兵的借口……虽然蒙古人打仗向来不需要什么借口……洪熙三年二月,阿鲁台尽起所部以及附庸四万骑兵,号称十五万兵马,由他和两个儿子分别统领,分三路浩浩荡荡杀向河套。

宝音这边接到鞑靼来犯的消息,马上召集四部十旗的兵马,亲率三万骑兵于土默川迎敌。双方一场恶战互有胜负,正难分难解之际,归顺宝音多年的瓦剌人突然造反,令博尔济吉特部措手不及,兵败如山倒。

原来老奸巨猾的阿鲁台,早就偷偷联系瓦剌人,许诺只要他们肯臣服大汗,配合他们干掉宝音,就把河套赐给他们放牧。虽然宝音一直对瓦剌人不薄,但人心向来不足蛇吞象,瓦剌人根本禁不住诱惑……

而且还有一层,瓦剌人一直把博尔济吉特人当成他们的奴隶,这些年却要仰昔日奴隶的鼻息过火,这让他们分外不爽。哪怕博尔济吉特人对他们多好,他们都还是一样不爽……

最终瓦剌人临阵倒戈,让宝音的军队吃了大败仗……

见势不好,宝音只好收拾残兵,退回到大王城,又下令各族各部全都退回大王、宝音二城中,据城坚守,并向北京朝廷求援。

消息传到北京,自然引起轩然大波,这也是杨士奇为什么会来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