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九章 事有反常(2 / 2)

三国第一强兵 鲈州鱼 1752 字 1个月前

“也不尽然。”终于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一直滞留高唐未归的徐庶沉吟道:“刘虞这样的名士通常军略不成,但在筹谋方面却很在行,他不会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远道而来的援军上面。河北大战时,乌桓就曾被辽东太守抄过后路,胡虏不会一点记性都不长。”

听到这里,陈到才明白过来,原来将军府方面认为蓟县之战存有疑虑,担心刘虞诈败,或有其他计谋。

持此观点的人较少,却都是重量级人物,包括了王羽本人,还有隐隐被当做统帅级将领培养的徐庶。当然,反对者的意见也不容忽视,无论黄忠、审配,还是紧接着反驳徐庶的鲁肃,都不是什么无足轻重的人物。

前两者不必说,等到王羽率军离开高唐,接替徐晃,镇守兖州的就是鲁肃。

“元直有所不知,海贸的船队回报,辽东太守以大雪封路、高句丽进犯为由,婉拒了主公令其牵制乌桓的邀约。”

“竟有此事?”徐庶吃了一惊。

虽未在公孙度身上寄托太大的希望,但有这么一路盟友在敌人的身后,还是很让人放心的,现在公孙度突然罢工,原有的有利局面就不复存在了。

“可能是子义在三韩打得太凶,公孙太守觉得自己在辽东的地位有可能受到威胁吧?”王羽解释道:“海运可能也有影响,总之,辽东的盟军指望不上了,若是处理不当,反目为仇也未可知呢。”

众人都皱起了眉头。

目前,辽东是除了青州之外,海上力量最为强大的一路诸侯。江东的诸侯也重视水师,但他们的水师都是内陆型的,船只并不适合在海上航行。

公孙度如果翻脸,最大的威胁不是和鲜卑、乌桓合流,而是威胁青州的海上运输线。

“只是有可能,无须太过在意。”王羽摆摆手,示意众人不用想太多:“子义现在已经回来了,接手的宫校尉没他那么强的锐气,三韩那边会尽量低调些,主要还是以掠夺人口和建立港口为主,未来几年的海外开拓,还是应该集中在金银岛……”

王羽不打算进一步刺激公孙度,对方的理想大概就是做个土皇帝,且由着他去便是。

历史上公孙度和他的后继者从未对中原采取过什么军事行动,倒是和高句丽、乌桓打的不亦乐乎。后来司马懿统军灭掉了公孙康,却又没派重兵驻守,结果没几年,被公孙一家打得灰头土脸的高句丽就雄起了。

就算幽州这一仗获得全面胜利,只要公孙度不乱来,王羽也没兴趣去动他。与其解决了公孙度,再派遣一员上将驻守,还不如先留着他对付异族,等到中原统一之后,再来全面解决包括辽东在内的北疆问题呢。

对方身上穿的,总归还是汉家衣冠么。

其实公孙度婉拒的行为,就说明他也不想真的翻脸。否则他大可以表面答应着,暗地里放任乌桓人来去,那就属于暗算王羽了,没准儿还真能造成一定的麻烦。

所以,公孙度不配合,就是少了点助力,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略过这个话题,王羽转向贾诩,笑问道:“文和,大家各抒己见,你这个军师可不能一言不发啊?”

“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主公的顾虑也不是空穴来风,小心驶得万年船,军国大事,如何谨慎亦不为过。”

贾诩本来若有所思,被王羽点名后,顿时换上了招牌式的微笑,说了一番招牌式的两面讨好的分析,然后话锋一转道:“不过,所谓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事有反常即为怪,刘虞这一仗,败得太正常,就像是兵书上的经典战例一样。以此人先前的活跃程度,确实有点反常。”

贾诩的发言,不像是在讨论军情,倒像是名士清谈时的那些听起来高深莫测,却没多少实际内容的辩难一样,听得众臣面面相觑。

黄忠性子急,不管三七二十一,问道:“军师这么说,可有凭据?或是推断出了其中的玄虚?”

“凭据是没有的,只是有些猜测而已,至于具体有些什么玄虚……”贾诩摇摇头,然后向诸葛亮一指,呵呵笑道:“你们看,孔明沉思至今,突然露出了微笑,显然已经是有会于心了。何来问我?只须问他即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