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2 / 2)

民国之文豪 决绝 2206 字 15天前

不,也没全部败光,他男人的二哥当初分出去了两亩地,现在那地还在。

穆琼没再继续问什么,却也有点发愁。

伤筋动骨一百天,就算周老三撑过去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恐怕都干不了活,要是留他们在这里,他们怕是很难活下去。

如果可以,还是要把人带走,但这样,又会增加一笔开销。

穆琼突然意识到,自己很缺钱……

很缺钱的他,却不知道这会儿有人正捧了钱,想要送给他。

《留学》已经连载到江振国回国,在国内受人尊敬,功成名就了。

这一切看得人挺爽的,大众报的销量,也就更好了一些。

上海有很多出版社,他们看到这情况之后,顿时就起了出版这本书的念头……可惜的是,他们竟然找不到作者!

当然了,这时候找作者的,可不止出版社的人,还有其他的一些人,也都对作者很感兴趣,想要找作者谈谈。

某个新建成的大学。

大学的校长和自己手底下零星几个教授正在谈论着招工的事情,说着说着,就说到了《留学》。

“《留学》的作者应该是从国外回来的,多半还学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知识,要是能请他来我们大学教书就好了!”

“他肯定还认识其他一些留学生!”

“我们要不要去大众报问问?”

某个洋房里。

两个立志要实业兴国的商人也在议论着《留学》:“书里的江振国从国外带回很多设备和设计图,作者兴许也这么做了?我们要不要找他,合作办个工厂制作纯碱?”

“书里还写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要是我们能自己生产,就不用看洋人的脸色了!”

“我等下就去大众报问问。”

大洋彼岸,美国。

其实最初的庚款留学生,大多是前往美国留学的,还有个清华学生监督处专门管理这些留学生,每月给留学生们寄送支票。

穆琼的《留学》里,江振国的生活很不宽裕,可实际上,留学生们的生活过的还是不错的。

这天,又到了留学生们期盼的收支票的日子。

余铭学准时收到清华学生监督处寄来的信,然后就发现这次寄来的,好像又不止支票。

“肯定又给我们夹带私货了!”余铭学有些无奈。

负责为他们寄支票的人是个改革派,常常会在给他们寄支票的时候夹带别的东西,比如说印有“废除汉字,取用字母”的宣传单什么的。

余铭学不知道要怎么辩驳,但他隐隐地觉得不能这么做。

他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打开手上的信,结果从里面拿出了一些剪过的报纸,厚厚的足有一大叠。

这是国内的新闻?国内莫非又出什么事了?

余铭学焦急地看过去,竟发现……这是一本小说!

第42章 病好

大众报编辑部。

自从《留学》开始在大众报上刊登, 大众报的编辑们,就越来越忙了。

一开始还好, 最多也不过收收读者的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开始有读者找上门来。

当然了,这也不算什么, 绝大多数读者都挺好应付的——有权有势的想看后面内容,给看就行了,没权没势的么,就跟当初赶走傅怀安一样,赶走就是了。

可现在……找上门来的, 已经不单单是读者了。

“老李啊!你的报纸一直都是在我那里印刷的,这么多年我也给你不少便宜了, 你不能这么不厚道, 藏着掖着不把楼玉宇的地址给我。”商业印书馆的总编章澈对李荣华道。

李荣华苦笑:“章兄,不是我不想说,是我也不知道啊!”

商业印书馆是上海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拥有一个很大印刷房, 除了印刷他们自己出版的书籍以外,还会接一些外面的活儿。

上海现在各种报纸很多,申报这样的大报有自己的排字房,是自己印刷的, 但很多小报,都是找别人印刷的, 比如大众报,就一直是找商业印书馆帮忙印刷的。

不过,李荣华之前和章澈可没有交情,他那时候根本就接触不到章澈,打交道的都是商务印书馆下面的印刷工人——为了能让那些印刷工人先印刷他的报纸,印刷的好一点,他时不时会带点酱鸡酱鸭去跟他们搞好关系。

“人家作者稿子都给你了,你能不知道他的地址?”章澈道。

“我是真不知道,他从没留下过地址。”李荣华道。

他这是真话,他确实不知道穆琼住在哪里,虽然穆琼后来向他坦诚了身份,但从没说过自己的住址。

穆琼不来找他,他根本没处去找穆琼。

这都一个多星期了,穆琼都没再来找过他……其实他也挺担心的,担心穆琼接下来写了书,不找他们大众报刊登了。

章澈问了许久,什么都没问出来,最后只能道:“那这样吧,我写一封信,你帮我转交给楼玉宇如何?”

这个要求,李荣华一口就答应下来。